古镇文化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饶州古镇

饶州古镇

观海卫卫文化绽放“新枝”

南汇古镇有多少古镇文化2024-05-03饶州古镇奉贤新场古镇
慈东古镇,奉贤新场古镇,富平县留古镇规划,箫笛齐奏,琴瑟共鸣,古典雅致的乐曲从指间流出“承古轩”乐队的一曲《慈东古镇》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梦回明朝。近日,“卫风轻送”观海卫镇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城展演在虞波广场举行

观海卫卫文化绽放“新枝”

   箫笛齐奏,琴瑟共鸣,古典雅致的乐曲从指间流出“承古轩”乐队的一曲《慈东古镇》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梦回明朝。近日,“卫风轻送”观海卫镇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城展演在虞波广场举行。当晚,该镇9支村级表演队为城区观众奉上了一道“卫文化”大餐。

   在观海卫镇广大农村,一场场好戏正在上演:5月份开始,历时7个月的艺术节将有余场次文艺活动轮番上阵,打造“不落幕”舞台。有了前年成功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的经验,此次文化艺术节的步子迈得更大:唱响“双城记”,将精品文化送进城里,让草根文化开遍乡村。

   “卫文化”是观海卫这座千年古镇的“灵魂”。作为慈东地区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青瓷文化、围垦文化和移民文化在这里交融并蓄,高抬阁、“承古轩”古乐、卫里头燕话、白湖诗社、东南栲子拳记录着观海卫文化曾经的辉煌。如何延续这一辉煌?“因势利导,通过搭建文化阵地,举办文化艺术节,让古今文化对话,让卫文化抽出绚烂新枝。”观海卫镇相关负责人说。

   “这边既可排练,又可表演,文化礼堂就是我们村民家门口的舞台。”卫西村戏曲团的顾德水说。作为全市k22批创建的文化礼堂,逢年过节的各类文体活动,让卫西村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唱戏看戏的心愿。据悉,在k22批卫西村、昌平村、五洞闸村成功创建文化礼堂的基础上,今年,该镇计划建设4个文化礼堂。对于未开展创建的村、社区,镇里将通过整合村落文化宫、村民学校等资源,搭建家门口的舞台,传播传承“卫文化”。

   上惯了家门口的舞台,村民有了走上更大舞台的勇气,文化艺术节正是这样的舞台。5月底,作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重头戏之一的《慈东古镇》微电影演员选拔活动启动,1多名村民报名登台,拉丁、恰恰、古典舞,唱歌、朗诵、情景剧、脱口秀台上演得火热,台下看得过瘾,“只要一有活动,舞台必定被观众围满。”活动组织者连称意外,“不少观众没来得及报名,也不求名次,只求上台爽一把。”目前,选拔活动结束,这部以励志、梦想为主题的原创微电影即将开镜,8位胜出者将参与拍摄,通过镜头展示本土风光、乡土人文和积极向上的慈溪精神。

   村民纷纷走上舞台的背后正是“卫文化”在这片古老大地生根发枝的现实写照。在师东村,有一群戏曲发烧友,平时有空就聚在一起听戏、学戏、演戏,队伍已逐渐壮大到几十人。“村里有两支戏曲队,一支主要由村干部组织发动,另一支由村民自发组成。”师东村党总支书记王慈达说,队员都是村里的农民,白天上班,晚上聚在一起自娱自乐。因为有两支戏曲队伍,村民之间经常摆擂台,还自发为周边村民表演。而塘下村沈燕飞家是周边有名的“文化中心”,定期聚会、吹拉弹唱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快乐自己,娱乐大家!”沈燕飞说。据不完全统计,观海卫镇已有上百支各类文艺小队,戏曲队就有近20支,农闲时活跃在村间。

   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卫文化”后继有人。“承古轩”13位立志抢救明朝古乐的老人,如今是“桃李满古镇”: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习这门艺术,市第二实验小学还办了7期特色实验班,近1名学生学艺。“这次在虞波广场展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承古轩,愿意继承这门艺术。”乐队负责人眼中透出喜悦。

   “传承、发扬、杂糅将成为发展主流,卫文化在与时俱进。”观海卫镇相关负责人告诉慈东古镇了更好地传承“卫文化”,镇里成立了“卫文化”少年研究所,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卫文化”课题研究。同时,鼓励引导镇域内多个学校开设“卫文化”传承实验班,三北古乐、青瓷烧制、观海卫太极拳等都已找到新的滋养土壤。慈东古镇超威通讯员 胡晨晓 袁益明